李飞新浪博客有股友提问,具体提问内容如下:
听之前录音交流,石英没有技术壁垒,只要有好的石英砂就可以做出来好产品,那么它属于资源股、还是周期股,还是属于阶段性供需错配?和硅料的逻辑演绎差别大嘛,硅料一年百亿的利润,像大全这样的纯硅料标地也就1千多亿,那石英的中期利润能到多少,又能给多少市值空间。年前,股价40-50的时候,从资本市场了解到这个标地,一看股价从底部涨了3倍,不敢买;前段时间又看了一眼,年后到现在又涨了3倍,我更不敢买,以后这样类似的标地怎么克服恐高。
李飞新浪博客回复:前2年的问题,是专家太少,导致要找一个专家,需要托很多关系,很消耗时间。进一年的问题,在于专家太多,但多数人不知道的是,为了吸引更多专家入驻,一般不对专家背景真实性做验证——否则专家不敢来、也存在合规问题。那么,就会出现行业小兵冒充大佬,甚至于出现假专家。
极端情况,就是上上周末的石英砂情况,对海外扩产签约这一事件,三个专家给出了三个跟踪到的情况。很显然,至少错两个,最多错三个。
我给了观点,可以参考我的。历史涨幅,当然也是一个维度;但你又不是满仓,逻辑是最重要的,其他都很比较次要,历史涨幅就更次要了,超级大牛股历史涨幅不可能小吧,多想想我一直说的归纳和演绎这两种思维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