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是用组件来做案例,讲很重要的分析框架。案例:到底硅料价格下降,组件企业能否受益?
从多个维度看,会有不同的答案。从硅料价格快速下降来说,那么可能下游能等的客户会等一等,引发去库存等一些问题,导致组件企业单W盈利受损,但如果是预期中的缓慢下降,那就是受益挺直接的;从稀缺环节角度来说,可能硅料放量了,但因为有其他的瓶颈环节,导致放不大,还是受益但不大,主要受益者是稀缺环节;从地面电站角度看,如果通威只是在这里发力,那么对天合晶澳影响不大,因为它们分销利润占比大,地面占比低;从供需角度看,如果供不应求,那么组件更多是受益多少的问题,但如果供过于求,组件就成了价格战程度的问题——户用价格战还好、地面会很惨;从潜在亮点来看,盈利最高的美国市场放量,组件整体盈利可以上调,否则盈利可能整体要看新产品溢价等。等等,大家从不同的维度看,会有不同的答案。但是呢,到底最终的情况是某些组合的叠加,我们需要走一步看一步,现在给不了答案。
我个人,倾向于认为会受益一些,但需要持续跟踪。
所以,非常笃定的认为硅料下降,组件企业能否受益,我觉得都太武断了,也跟我们所使用的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不匹配。我认可“原材料降价,终端不一定受益”,但多重博弈的结果,也绝非“终端不受益”这么简单。
从多数投资者看法,组件涨了就会认为是受益,跌了就认为不受益。但成长股投资的难点和魅力,就在于没人知道答案,因为未来本身就是不确定的,甚至读了很多书之后、尤其是塔勒布的书之后,我发现不确定才是常态,确定才是罕见的,就跟市场一度认为稳定增长的国内消费股,三季报纷纷炸雷一样。当年美股的漂亮50,估值里隐含认为几十年后如何,但实际上几十年后多数企业都不见了。
这种看待成长股的基础视角,大家一定要具备,不要被带了节奏。导致学了半天,学到的不是方法,而是一些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