配资无忧网根据《台湾经济日报》报道,半导体芯片降价风暴扩大。由于下游库存上升,以往价格相对强劲,供应短缺MCU报价雪崩潮开始出现。其中,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MCU价格压力最大。
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耿博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表示,从供给端来看,疫情席卷全球导致半导体供应中断,印度芯片短缺问题尤为突出。印度政府已经意识到,在半导体芯片等关键领域完全依赖全球供应链并不可靠。从需求端看,印度国内拥有大量汽车制造和电子产品制造业,2019年,印度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手机制造国。印度芯片内部市场需求十分旺盛。
陈晓表示,设备方面,2020年以来国内晶圆厂持续扩产,让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快速扩张,国内厂商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;材料方面,受技术及工艺积累到位,下游扩产推动和本土化水平加速提升这三大趋势影响,国内半导体材料将实现蓬勃发展;配资无忧网说说车载芯片方面,2021年以来,越来越多的半导体公司推出车规级新品或在下游完成定点测试,并开始批量供货,因此2022年起,国内半导体公司将持续深耕汽车领域,“感、存、算”三大类芯片及功率半导体将成为各企业突围的主战场。
MCU成为继驱动IC,部分电源管理IC与CIS在图像传感器之后,另一个关键芯片面临着降价压力。MCU芯片的降价也揭示了半导体市场的快速退烧和低迷。
当缺芯潮席卷全球时,MCU芯片曾经很受欢迎。ICinsights2021年全球数据MCU市场规模达到196亿美元。中信证券还预测2026年全球MCU未来五年,市场销售额将达到272亿美元CAGR预计为6.7%。
然而,最近有消息称,意法半导体、英飞凌、德仪等MCU制造商的报价严重下降。据台湾媒体报道,意大利半导体通用型MCU价格从3月份的70元降至32元。在全球市场变化、通胀、加息、终端需求降温等因素的干扰下,下游客户库存上升。
值得注意的是,车载和工业控制MCU这波库存调整主要影响消费电子产品的应用MCU价格。配资无忧网从结构上看,车载MCU其份额集中在意法、恩智浦、英飞凌等国外厂商。然而,国内MCU市场主要是消费电子。
招商证券指出,国内MCU下游厂家集中在消费、小家电等领域,MCU大多数产品型号集中在8位MCU和32位低于100MHz中低端消费应用领域。自2022年以来,下游需求相对疲软,因此从出货水平来看,许多国内MCU出货压力较大。
配资无忧网表示,MCU国内板块厂商处于追赶阶段,汽车市场开始初步渗透。MCU行业集中度高,大部分中高端市场被国外大厂商垄断。从汽车标准化发展的角度来看,赵毅创新、新海科技、杰发科技、极海半导体、航顺芯片、新旺微、华大半导体相对领先,但与国外厂商仍存在明显差距。